第二百三十三章 差距啊 (第2/2页)
说着话,杨婕还摇了摇头:“我不太认可这种方式,但是,他们的工作效率确实非常快。”
看看人家,再想想自己。
小日子工业化流水线模式的电视剧制作过程,一天差不多就能拍一集,顺利的话,还能更多。
《西游记》从82年开机,一直到现在,三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刚刚制作完成了前十一集。
如果单纯比较工作效率的话,还真让人不免汗颜。
“当时老阮还问我,能不能跟人家学学,也拍得快些,我愿意这么拖拖拉拉的?如果有同样的工作条件,我比他们还快!”
咳咳!
顾北看着老太太情绪又变得激动,也不禁想笑。
杨婕见状,瞪了一眼:“咋了?你也觉得我不谦虚。”
显然,在小日子的时候,杨老太已经被阮老太这样批评过了。
杨婕似乎是想要证明什么:“咱们要是能有人家那样的设备,我肯定能把《西游记》拍得更好。”
这话顾北肯定相信,只可惜,等到国内也拥有了同样的硬件设备,甚至比小日子更好的时候,电视工作者的初心却不在了。
人们追求的不再是更高的艺术水平,而是,一种叫做流量的东西。
顾北前世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都懒得看电视,尤其是国产的电视剧,看着大屏幕上一张张娇艳如花的面瘫脸,实在是提不起一丝一毫的兴趣。
杨婕还在继续说着:“只是为了几个航拍镜头,人家居然有直升飞机,不是亲眼看到,我都不敢信,别说专门配上一架直升飞机,就算是谁能借给咱们一架,那场戏也不至于拿不下来了。”
顾北知道,杨婕说的是剧组在云南石林,拍摄《夺宝莲花洞》的那件事。
因为石林的环境非常特殊,杨婕当时想着拍一个俯角镜头,全方位的展现当地的地理环境。
可是,该用什么方法来拍这么大范围的俯角镜头呢?
于是,剧组就和驻昆明的空军联系,请求对方给以支持。
为了寻求帮助,剧组还特意组织了一次联欢晚会,换取一次在飞行练习时,摄影师带着机器上天的机会。
对方倒是很痛快的就答应了,承诺飞行练习的时候,带王翀秋到石林上空去拍摄。
得知这个消息,大家都很兴奋,能上天航拍,光是想想都觉得高级。
为此,剧组也作了充分的准备,拍摄现场,为了避免穿帮,所有人都要穿上小妖怪的服装,在开阔的地方候着,远远看见飞机过来,大家就跟着跑。
王翀秋也带着摄像助理,一早就去了机场做准备。
等到飞机过来的时候,一帮成年人就跟没见过世面的傻子似的,拼命跑啊,追啊,根本顾不上地上是烂泥还是石头,深一脚浅一脚的跑。
飞机飞得极快,“嗖”的一下子就过去了,大家还没有跑多远,就已经飞远了,没等喘口气,飞机又飞回来了,于是,大家赶紧接着跑。
就这样来来回回的跑了好几次,飞机终于飞走了。
所有人都是一身汗,直接累得瘫倒在地上,一动都不想动。
不过想到,他们的戏里终于有了第一个航拍镜头,大家伙还是很兴奋。
可是,等王翀秋等人从空军基地回来了,却带来了一个非常糟糕的消息,啥也没拍着。
原来等上了飞机之后才发现,那架飞机根本不具备拍摄条件。
王翀秋等人就想了个办法,用绳子把王翀秋捆在飞机舱门旁边,让他趴在飞机门口,探出身子去够着拍下面的画面。
飞机则一路侧着飞,不用亲身试验也能想象得到这有多危险,那是一个能够把王翀秋倒出去的角度。
飞机里面摄像助理抱住王翀秋的腰,这算是聊胜于无的保护措施。
同时,为了怕摄像机掉下去,也被吊绑在了飞机上。
天上的风大,气流也大,飞行过程当中,飞机一直在抖动,王翀秋要用全身的力气才能稳住摄像机,就这样一路拍过来,飞到了石林上空。
可偏偏这时,天突然变了,下起了蒙蒙细雨,飞机飞得太快,太高,根本拍不到想要的画面。
王翀秋一再要求飞机能飞低点,得到的答复是,不行,有规定,山里不能低飞。
所以,飞机在石林上空飞了好几遍,王翀秋不但没有看见下面奔跑的人,连大片石林的山都没看见。
一帮人不信邪,围着看回放,最终的结果就是,一个人影也没有找到。
事实证明,并非所有的工作都能靠艰苦奋斗来完成,《西游记》剧组这么穷,想要用上航拍镜头,只能是个空想。
这次去小日子,杨婕居然在nhk电视台的楼顶看到了专门用来航拍的直升机。
当时就想起了在石林的那次航拍经历。
真真是无限感慨。
如果《西游记》剧组能有小日子同行那样的条件,多少只能停留在脑子里的想法能变成现实,又能提高多少拍摄效率啊!
现实却是,《西游记》剧组只有一台摄像机,为了充分运用镜头语言来表达情景的交融,感情的变化,时空的氛围,演员的调度,剧情的节奏……
整个剧组可谓是挖空心思,什么办法都想到,也用到了!
当然,都是些土得掉渣的办法,可是在这个什么都没有的条件下,又能有什么别的办法呢?
“小顾,你说咱们什么时候,也能有人家那样的条件啊?”
说完这话,杨婕都觉得自己是在痴心妄想。
国家现在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发展经济方面,每年能拨给央视的钱都是有数的,这些钱首先要保证节目制作,想要更新设备,根本不可能。
顾北听着,突然觉得有些心酸,杨婕导演的要求不高,哪怕是增加一台摄像机,都能让老太太高兴半晌。
可即便是这么一点儿要求,都因为台里的条件,得不到满足。
后来条件好了,甚至超过了小日子同行,可那个时候的电视工作者早已经没有了一颗追求更高艺术质量的心。
“杨导,台里那台长焦摄像机,您……想不想要?”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