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458章 岭南第一张九龄

第458章 岭南第一张九龄

第458章 岭南第一张九龄 (第2/2页)

青年时期的张九龄,才智过人,勤奋好学,能诗善文。
  
  宰相张说因直言得罪了武则天的宠臣张昌宗,被流放到岭南。
  
  过韶州,阅读了张九龄文章,直言遇到了不可多得的人才。
  
  张说博学多才,是当时文人的领袖,又是朝中多有建树的重臣,他的激励对刚刚走上人生道路的张九龄是莫大的鼓舞。
  
  张九龄考入进士后几年,因朝政动荡,正值武则天失去对朝廷的控制。
  
  唐中宗即位后,局面依然没有好转。
  
  因唐中宗无能,他的皇后韦氏,开始逐渐掌权。
  
  五年之后,韦氏毒死了李显,打算做第二个女皇。
  
  这时,唐中宗的侄子李隆基,发动政变,入宫诛杀了韦氏。
  
  然后,李隆基联合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拥立他的父亲李旦做了皇帝。
  
  而李旦登基之后,李隆基又开始和太平公主斗法。
  
  最后,李旦不得不禅位给李隆基。
  
  而李隆基登基后,又抢先下手,铲除了太平公主一党,唐朝高层这才终于恢复平静。
  
  随着李旦登基,李隆基被立为太子,张九龄这才终于有了机会。
  
  李隆基被立为太子之后,他赏识张九龄的才能,开始大力提拔张九龄。
  
  等到李隆基即位之后,张九龄的仕途,自然更是一路畅通。
  
  更关键的是,武则天去世之后,那位之前被流放的宰相张说,重新返回了京城,然后又一步步再次成为了宰相。
  
  等到李隆基即位之后,张说恰好是当时朝堂上,权柄最重的几人之一。
  
  有皇帝和宰相的赏识,张九龄的仕途一路顺畅。
  
  但是,因张说和宰相姚崇政见不同,张九龄与宰相姚崇的矛盾也越来越大。
  
  姚崇是唐玄宗所器重的大臣,执掌军国大权。
  
  张九龄又以封章直言招致了姚崇不满,他以秩满为辞,去官归养,回到岭南。
  
  张九龄回到家乡之后,却并没有闲居,而是上奏朝廷,请求在岭南地区修建道路,并得到了朝廷的支持。
  
  他亲自到现场踏勘,亲自监督下,开凿了大庾岭古道。
  
  梅岭古道建设完成后,张九龄便被再次召回京城。
  
  而在这不久之后,张说也二度返回京城,再次担任了宰相。
  
  在张说的提拔下,张九龄直接进入中枢,担任中书舍人。
  
  至此,张九龄与张说被绑在一条船上了。
  
  张说在朝堂上,也有很多政敌,一旦张说出了问题,那张九龄自然也会被牵连。
  
  果不其然,张说被李林甫等人弹劾,而后被罢免了官职。
  
  张说被罢官后,张九龄也被牵连其中。
  
  为了避免卷入这些风波,接下来的几年里,张九龄一直自请在外做官。
  
  在外历练的数年之后,到了开元十九年,张九龄被再次调入京城。
  
  这一次,张九龄被调回京城,不再是张说的关系,更是唐玄宗本人的意思。
  
  经过这十多年的观察之后,唐玄宗已经意识到,张九龄是一个难得的宰辅之才。
  
  最关键的是,张九龄本人品格高尚,不愿意参与党争之类的事情。
  
  所以,当张九龄第三次被调回京城之后。
  
  这一次,他的升迁之路,就再无任何阻碍了。
  
  至此,张九龄终于平步青云,正式成了唐朝的宰相。
  
  张九龄多次上奏安禄山狼子野心,面有谋反之相,请求皇上根据他的罪行杀掉他,希望断绝后患。
  
  皇上不准,却为示皇恩,将安禄山释放。
  
  最终安禄山反叛,埋葬了大唐盛世。
  
  他请求回乡拜扫先人之墓,当年农历二月因病去世。
  
  在他死后不久,曾被其断言必反的安禄山果然掀起了安史之乱,从而导致唐朝迅速从全盛走向没落。
  
  “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迁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
  
  “这一年,朔方节度使牛仙客治军有方,得到唐玄宗的嘉许,玄宗打算提拔他为尚书。”
  
  “张九龄反对,说唐王朝建立以来,尚书只有当过宰相的或名扬天下,有德行的人才能充任,牛仙客破格提拔不合适。”
  
  “唐玄宗又说封牛仙客一个爵位,张九龄反对,说封爵的目的是奖励别人建立功劳。”
  
  “治军是他应尽的职责,不是功劳,并提议赏给牛仙客金银绸缎就行了。”
  
  “唐玄宗沉默不语,李林甫上奏说牛仙客有宰相之才,张九龄不同意是不识大体。”
  
  “第二天,唐玄宗再次提出封给牛仙客爵位,张九龄依然反对。”
  
  “唐玄宗生气斥责张九龄,张九龄说牛仙客是出生边塞的微贱小官,又目不识丁。”
  
  “如果提升到宰相职位,不能使人心服。”
  
  “李林甫说只要有才干胆识,不需要识字,天子用人不需要受约束。”
  
  “十月二十三日,唐玄宗封牛仙客为陇西县郡公,采邑实封三百户人家。”
  
  “唐玄宗宠爱武惠妃,听信了武惠妃的谗言,打算将太子等三位皇子贬为平民,改立武惠妃的儿子寿王李瑁为太子。”
  
  “张九龄说没有听说三位皇子犯过错,不可废弃。”
  
  “并且直言太子是帝国的基石,不可轻率更换。”
  
  “武惠妃秘密派人拉拢张九龄对他说如果他伸出援手,宰相之位可永保。”
  
  “张九龄厉声呵斥,并将事情奏报给唐玄宗,唐玄宗感到惊骇,放弃了易储的想法。”
  
  “开元二十五年,监察御史周子谅上疏弹劾牛仙客才不配位。”
  
  “唐玄宗生气,两次下令杖责周子谅,并下令将他流放到瀼州,周子谅走到蓝田时逝世。”
  
  “宰相李林甫说周子谅是张九龄推荐的,唐玄宗听信谗言,张九龄因此被牵连。”
  
  “同年四月二十日,张九龄被贬为荆州长史。”
  
  “开元二十八年张九龄请求回乡拜扫先人之墓,当年农历二月因病去世。”
  
  “终年六十八岁,皇上追封他为荆州大都督,谥号叫文献。”
  
  “至德初年,太上皇在蜀地,追念张九龄对于安禄山必反的先见之明。”
  
  “下令褒奖、追封官职,追赠司徒,又派遣使者到韶州祭奠。”
  
  欧阳修:一代名相张九龄,被贬荆州之后,写下千古名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张九龄因周子谅触犯玄宗一事,被贬为荆州长史,这首千古名作《望月怀远》就写于诗人被贬荆州之后。
  
  张九龄颇有识人之道,之前安禄山曾入京朝见,时任宰相的张九龄,一下看出安禄山是奸诈之徒。
  
  安禄山任平卢将军,在讨伐契丹时失利,被押送京城,张守珪奏请朝廷斩首。
  
  张九龄毫不犹豫在奏文上批示,为严肃军纪,将安禄山斩首。
  
  唐玄宗却没有最终批准,为示皇恩,竟然将安禄山释放。
  
  张九龄死后不久,安禄山果然掀起了安史之乱,从而导致唐朝迅速从全盛走向没落。
  
  唐玄宗无奈奔蜀,因追思张九龄的卓见而痛悔不已,遣使至曲江祭张九龄,追赠其为司徒。
  
  张九龄才思敏捷,他七岁能文,终以诗名,是盛唐前期重要诗人。
  
  其诗由雅淡清丽,转趋朴素遒劲,运用比兴,寄托讽喻,对初唐诗风的转变,起了推动的作用。
  
  其五言古诗在唐诗发展中有很高的地位和巨大的影响,望月怀远意思是在月夜怀念远方的亲人。
  
  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千古佳句。
  
  茫茫的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远在天涯的亲友,也同我一样正在望着同一轮明月而相思吧。
  
  第一句海上生明月完全是景,意境雄浑阔大,点明题中的望月。
  
  第二句天涯共此时,即由景入情,转入怀远。
  
  由望月而思人,由思人而想象对方虽远隔天涯。
  
  但与我共赏一轮明月,共生思念之情,产生了天涯共此时的情感共鸣,遥远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
  
  给人一种身虽远心相近的感觉,突然感到一丝安慰。
  
  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多情的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难以入眠而把亲人思念。
  
  有情之人因为对月相思而久不能寐,所以愈感长夜漫漫,故而落出一个怨字。
  
  这通宵的月色对一般人来说,可以说是漠不相关的。
  
  而远隔天涯的亲人,因相思而整夜无眠,月色就格外亲切。
  
  颈联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披衣流连于庭院,深感夜露寒凉,露水沾湿了身上的衣裳。
  
  这两句细致地写出了深夜对月不眠的实情实景。
  
  竟夕相思不能入睡,或许是怪屋里烛光太耀眼,于是灭烛。
  
  没想到蜡烛熄灭之后,眼前竟是月亮的清辉洒满房间。
  
  如水温柔的月光,惹人怜爱不已,思念之情丝毫未减。
  
  试着披衣步出门庭,抬头望着眼前的一轮明月。
  
  它那姣好圆满的光华,更是撩人心绪,让人感叹不已。
  
  夜深了,露水沾湿了衣襟,感到阵阵凉意。
  
  尾联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温柔的月光饱含我满腔的心意,可是又不能捧着赠送给你。
  
  还是睡罢,睡了也许能在梦中与你欢聚。
  
  相思不眠之际,没有什么可以相赠,只有满手的月光。
  
  这两句,构思奇妙,意境幽清,清朗的月光饱含了诗人多少的情感。
  
  寄托着诗人多么美好的祝福和思念,多想把这美好的月色捧满双手赠送给你,让你感受我的满满的思念。
  
  可是却不能够,那就期待在梦里相见吧。
  
  诗至此戛然而止,只觉余韵袅袅,令人回味不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