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 我已经完全理解了光刻机 (第2/2页)
曹海斌吞了一下口水,“让您失望了李总。”
“没有,别说这个。”李颜手里翻着书,“这本来也是我的想法,最懂我要什么的人就是我自己。想法在传递过程中必然产生信息丢失,你们从零启动研究,思路对不上也正常。说到底,你们能把前期资料收集做好,我就很满意了。”
“那,我们还有启动生产测试的必要吗?”
“当然要啊,生产精度与成本的细致账单,你可得给我。”
“好的,那我马上启动。”
“这些话也就是对你我会说说,你对下属该怎么表述,就自己琢磨吧。”
“好的。”
“争取年前搞出来一套可以演示的产品。”李颜说道,“等内部运转没问题了,直接邀请一些中型企业来座谈,提提流水线需求,完成第二阶段测试。”
曹海斌走出李颜办公室的时候,狠狠吸了口气,站在阳台呼了半天,闭目养神好半晌,又走到楼梯拐角处点了根烟。
刚好孙淼从楼梯经过,对着曹海斌露出一个神秘的微笑,小声说道:
“神罚。”
神经病啊。
“干什么去?”
“觐见。”
“……你能不能正常点?”
“保持敬畏,才能经得起神明凝视。”
疯了……
曹海斌无语望苍天。
等这根烟抽完,他突然冒出一个神奇的想法:
“孙淼这样会不会才是对的?”
孙淼找到汪紫,预约一个跟李颜汇报的时间。
“孙总,跟您说过很多次了,李总强调过您去找他不需要在我这预约登记。”
“不行,我还是要了解一下,免得李总不在,那是亵渎。”
“孙总,您对李总会说这些话吗?”
“那肯定不会。”孙淼笑了,“我又不是傻子,我很正常。”
“……你在其他人面前也不这样吧?”
“只在咱们几个部长间,”孙淼露出智慧的眼神,“你们明明也有同感。”
“李总现在确实不在,他这几天应该都待在研究室。”汪紫说道,“不过他说有急事可以电联,你想跟他说啥?”
“那没必要。说说咱们在国际市场的数据。”
“这个我倒是不知道,成绩如何?”
孙淼抿嘴点头,“你能闻到铁锈味。”
“啊?”
“很快就会掀起一场,血雨腥风。”
汪紫手上记录的备忘录没忍住写下俩字:“中二。”
李颜时隔几天,又回到了放着光刻机的研究室。
这段时间没有持续输出的原因很简单——他已经完成所有零件的理解了。
在办公室一方面是公司事务需要定期处理,尤其推进流水线智造的工作;另一方面是他想暂时脱离光刻机存在的环境,在电脑上复现光刻机模型。
如果告诉曹海斌那些流水线智造的构建模型,是他在弄光刻机零件的时候顺手搞的,不知道能不能让自认免疫的曹工再次道心破碎。
结果非常乐观,甚至有些超出预期。
李颜不仅做到了在电脑上复现光刻机的运作,甚至对其中的不少零件进行了优化,合计减少了2851个零件。
相比起接近七万的零件数,这个数字倒是算不得什么。
但意义非凡。
这说明李颜已经完全理解了光刻机。
最恐怖的是,光刻机的关键构件本身,也被他如此拆解。
目前还算难点的,也就是光学配件的生产了。
李颜再厉害也是人,他总不可能靠用手摸用眼睛看就知道光学配件的尺寸与角度,而这个的精准度直接决定了光刻机到底能不能做出芯片。
好在他已经不需要完完全全按照买到的这台光刻机数据一比一复刻,而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数据实现光学件的功能。
但做到足够精细尺度下的精准度,就不是个人能力决定的了。
要看工业水平。
李颜需要足够强大的技术支持。
他需要向其他人验证他确实理解了光刻机,只要能按他的数据制造出来,就能搞定这个被阿斯玛垄断的高级货。
于是他给研究室换了个超高清摄像头,给了自己几天时间,要把拆得七零八落的光刻机拼起来。
这么精细的机器,当然不可能真当积木玩,李颜拆的时候就借助了许多机器辅助,待着的研究室也是无尘处理的。
但就算如此,如果对光刻机本身不理解,哪怕照着说明书一一装回去,大概率这台东西还是得废。
精细程度如此高的机器,不夸张地说,对于一个螺丝拧多少圈可能都有要求。
李颜突然想起石磊说的一件轶事,阿斯玛老总当年就卖光刻机给华夏一事发表过言论:
“就算给他们设计图纸,也一样造不出来光刻机。”
他心里五味杂陈,表情复杂。
但沉静。
三天时间,李颜把光刻机又给拼了回去。
并且一点不紧张地启动了。
最终结果,一切正常。
而离谱的是,李颜手里还有没装上去的零件合计近一百个。
这当然不是疏漏,现在“粗心”、“忘记”、“疏漏”这些东西,是不可能在李颜身上出现的。
他是故意的。
没有什么比这个,更能证明他完全理解了光刻机。
所谓的“无法复刻”,所谓的“工业明珠”,所谓的零件来自世界各国缺一不可,所谓的几万个零件都是高度优化后的成果……
明明就有优化空间。
李颜看着重新组装起来的光刻机,心里竟然有点怅然。
搞来搞去,最牛逼的还是那套光学配件。
但只要国内集中力量,精度能达标,按照李颜的图纸就能造出来一台光刻机。
这是必然可以成功的。
深紫外光的技术也不过如此,原理知道了,一切都是精度问题。
而精度,其实也是可以通过一些方式降低要求的。
一台车厢大小的、可以运输到其他地方工作的光刻机,难度肯定比一个“光刻屋”大得多。
李颜甚至联络了国内首屈一指的几个光学研究室,想自己先测试一下。
要是能拿着一套实际的光学配件,结合自己图纸说明,让官方找实力足够的厂家不计代价推进零件制造,应该就不难了。
按理说,应该很兴奋才对。
但李颜没有。
他为“给图纸也造不出光刻机”这句话感到五味杂陈,不是什么家国情怀影响。
而是非常离谱的一个想法:
“就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