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浮屠夫 (第2/2页)
“我们没有错,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老军卒安慰的说道。
“但是,那些手无寸铁的百姓也无错啊?一路屠杀到了这里,难道不是我们的错吗?”
极度的杀戮,会引起士兵们的反感、质疑,最为可怕的就是啸营。
“没有错,都没有错,错的就是这个世道,我们不打死他们,他们就会来抢夺我们的东西,他们不抢夺我们,很有可能就会被饿死。”
老军卒继续的解释着,他倒是看开了很多。
毕竟是老油条了。
见过的场面多了去。
屠杀又不是没有经历过。
败方就是如此。
我们败,就是被屠戮的一方。
胜了,就是举刀的一方。
战争就是如此的残忍,这几日所经过的事,又都被下了封口令,外界又会有几人知道。
这样的事件,多的不胜枚举。
穿过上野郡之后,便来到了下野郡,也是皇都难波皇城的所在地。
此时的孝德天皇,正在领兵赶来,欲要支援上野城。
突然之间,整个大军停止前进的脚步。
数名慌张的倭寇将士,破开军阵,向皇旗所在之处跑来。
“发生了何事?”
孝德天皇从皇辇之中走了出来,面带威严之色。
举手投足之间,已然有了皇者之气派。
“回禀天皇,好似上野城那里传来了紧急军报。”
海人皇子翘首而望,指了指正前方道。
“那也不至于让全军停止前进啊,除非…”
孝德天皇不敢再往下说去。
只有出现了敌情,才会需要重新制定战略。
但是,这是不可能的。
这才是第几天,上野城还有数十万的守军,拒城而守,绝对不可能这么快的就失守了的。
想到这,孝德天皇才心安了几分,伫足等待传讯兵的到来。
不多时,两员倭军军卒行至皇辇之前。
“天皇陛下,不好了,上野城全城军民被叛军尽数坑杀,上野城破了。”
军卒急忙的脱口而出。
“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孝德天皇只觉得大脑一片空白,这消息信息量太过于巨大了。
“李承乾以赦免上野城军民为由,骗取了巨势将军投城,待全城军民放下抵抗之后,李承乾再令人将我们倭国子民分批坑杀之。”
“我等,也是巨势将军,留下来,要将上野城情况通报于天皇,才得以幸免。”
“本来是有三千军卒,但是一路被追杀,被叛军的军队冲散,其他人也不知所踪。”
“李承乾无道残暴,屠杀我倭国民众数十万,还请天皇陛下为死去亡魂讨要公道。”
那军卒一口气说了很多,最后更是双膝跪地。
孝德天皇体内逆血翻涌,差一点便一口血逆血吐。
但是在三军面前,他还是硬生生的忍住了。
他扶住车栏,过了好久才缓过气来。
此时的倭国,大势已去,几乎来说,亡国灭种不远了。
“天皇陛下,你没事吧!”
人海皇子问道,此时,还得孝德天皇来做主。
“本皇没事,立即将此噩耗传报全军,告诉所有的倭国子民。”
“叛军首领李承乾是地狱来的魔鬼,降卒、平民,他一律诛杀,想要活命,只有拿起手中的武器进行反抗。”
“挺想要向魔鬼投降,只有死路一条,唯有反抗,才能有一线生机。”
倭国已经陷入了绝境,可能只有殊死搏斗,才能击退唐军。
很快,便有军骑传令下去。
“叛军,现在已经行军至何处了?”
孝德天皇这才转而问向了那军卒。
“约莫还有一天的行程,就会进入下野郡了。”
军卒回道,他们是单兵逃窜,要远比大军团走的快。
“传令,各大军部将领前来议事,前军立即修筑防守工事,将大路撅断,所有平坦之处,亦要全部铲断。”
孝德天皇没有半点的犹豫,阻断了前路,也是阻断了唐军的进攻路线。
他深知唐军骑兵的厉害,所有很明智的进行了改道。
战略部署没有半点毛病。
在孝德天皇的指挥下,倭军迅速展开,组建成了防御阵型。
他的武功和文治均是不弱。
“巨势德多和毛野稚子他们的脑袋都被驴给踢了吗?竟然会投降。”
“愚蠢,愚不可及!”
临时的军帐之内,传来怒骂声。
巨势德多的投降,让他们都始料未及。
到底是怎么样的原因,让他做了如此的决定。
“事已成定局,过多的追究已经无意义,当务之急,是如何抵御叛军,挽救倭国于危难之中。”
看着下方还在争议的众人,让孝德天皇更觉一阵头大。
“叛军善于野战,在此防守,末将以为不妥,当退回难波城固守。”
下野郡内,并无险可守,很是忌讳与唐军的正面冲突。
诸多战役下来,让他们吃尽了苦头。
“巨势将军之所以投降,是因为叛军掌控了一个足可以开城裂石的神器,如果真是如此,固守城池,反而就是作茧自缚。”
“相反,我认为应该充分利用我军对地形的了解,主动对叛军发动攻击。“
海人皇子不想再坐以待毙了,一直以来,他们都处于被动的地位。
“叛军长期奔袭,肯定是人疲马乏,我们现已经休整多日,以逸待劳,定可破之。”
另外的中大兄皇子,也极为的赞同道。
两人都是有宏伟的战略眼光。
也有常人难以企及的胆识。
如果不发生意外的话,在两人都是倭国历史有名的天皇。
海人皇子是之后的天武天皇,而中大兄皇子则是天智天皇。
两人在位之际,也都是素有政绩。
而之前的巨势德多,便一直都是他们执政期间的左大臣,在唐朝迎来鼎盛时期之时,倭国也步入了辉煌的时代。
但是现在,国力大减,哪怕是最终将李承乾击退,也不会再复荣光,只剩下苟延残喘。
倭寇自汉以来,才有了如今的规模。
“诸位将军大臣,谁愿意领军袭击叛军,为国立功。”
孝德天皇,也没有想再退,因为也无路可退了。
举国悲痛之下,或许这就是一个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