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苏定方欲封侯拜相 (第2/2页)
实则,他的职权比执失思力和张俭差太远了。
两人或多或少都与李世民沾亲带故,而且在此之前都有大功绩,现在是李世民最信任的一批人之一了。
相反,他苏定方却是不同了,没有什么起眼的大功绩。
大破东突厥,那也是李靖的功劳,就算没有唐俭那回事,他也只能喝到一点汤。
如果,他现在能够抓住机会,灭了这东突厥大军,势必能够进入李世民的视野之中,得到重用。
李世民以知人善用而闻名,而早在隋末动乱之时,苏定方也是名声鹊起。
按理来说,苏定方不会一直被埋没,到了李治时期才会得到重用啊。
难道是李世民不知道苏定方的才能吗?
那当然不是了。
其一,苏定方在投靠李唐之前,是窦建德的部将,一直和李世民唱反调到了最后。
大唐之前打下的江山,和他没有半毛钱关系,也就是说,他没有功勋。
其二,那就是初唐之时,人杰太多了,他算老几啊,值得李世民去挂念。
到了唐高宗时期,李治也是抬望眼,好像没有几个打仗厉害的人在了,所以才在万般无奈情况下,启用了苏定方。
也就此将他抬进武庙。
其三,那就是他没有参加到玄武门之变之中,没有成为李世民认为的自己人,所以在很多的方面之中,都是要被排除在外的。
除非是在二十四名凌烟阁功臣之中,都找不到合适了,才会考虑在到,他们这些自己人之外的人。
而在他的面前,还是有一座大山在挡着,那就是同样没有参与过玄武门之变的卫国公李靖。
就算是有军事行动,他也只是马仔,冲的再凶,也只能喝汤。
但是现在却是不同,他如今有着北方防务行兵总管的名头,在李世民还未至,下达命令之时。
他是有独立的行军权力的。
“两位将军,陛下到来,肯定能让薛延陀闻风丧胆,不堪一战。”
”然而眼下,薛延陀军心不稳,仍然是一个机会,末将以为,应该趁胜追杀之。”
苏定方于是开口说道,这个机会,他必须抓住。
只有独自大破了薛延陀,以这样的泼天之功、灭国之功,才能抹平其他将领的从龙之功。
“现在怕是有心而无力了,将士和马匹,长时间作战下来,都已经疲惫不堪了。”
执失思力也知道,这是继续扩大战果的机会,但是抬眼望去,入目的则是一支疲惫之师。
杀人,比逃亡更加劳累。
逃亡,你只管逃亡就是了。
而追杀的话,那就是意味着,在此过程之中,还有拼杀。
追杀留下的人,几乎都是经历过了几次的拼杀。
而逃亡后,而活下的人,那就是意味着他们在逃亡过程之中,没有遇到追兵,才活了下来。
同样的路程,肯定是逃亡的人,更节省了体力。
“现在多累一些,将来在和薛延陀对阵之时,就会少流更多的血。”
苏定方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
“不若如此,末将领一部分兵勇,继续前去跟踪薛延陀的大军,而安国公你和张将军,以待陛下援军,以免失去了薛延陀的动向,使得战局失去了主动。”
见两人都同样有着顾虑,苏定方再道。
如今,对于张俭来说,已经是大胜了,他只要是守住了灵州城,等到李世民的援军,就是大功一件。
没有必要再继续深入了,以身犯险。
如果薛延陀在途中设伏,大胜很有可能转为大败。
兵势无常。
“好,那就如此定了,不过,苏将军,你要小心,不可冒进。”
三人各有想法,执失思力见苏定方如此决绝,也没有再进行劝说。
不久之后,三人便兵分两路。
执事思力和张俭领着大队人马原路返回。
留守三千军卒予苏定方于原地安营扎寨。
……
“咚!咚!咚……”
在后半夜那万籁俱寂之时,一阵紧密而急促的锣鼓声骤然在临时营地之中响起。
这突如其来的响声,如同一道惊雷划破夜空,瞬间打破了夜晚的宁静。
那些原本已经疲惫不堪、深深沉浸于梦乡之中的将士们被猛然惊醒。
他们有的揉着惺忪睡眼,有的还处于半梦半醒之间,但听到这紧急的锣鼓声,身体却像是被施了魔法一般,迅速做出反应。
紧急的集合命令如同催命符一般,让这些将士们犹如弹簧般从床上弹起。
他们来不及整理衣衫,甚至顾不上拿齐装备,便匆匆忙忙地从各自的营帐中冲了出来,向着集合点飞奔而去。
此时的营地内,灯火通明,宛如白昼。苏定方正身姿挺拔地站立在校台之上。
他的身影在火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高大威武。他目光炯炯地扫视着台下匆忙赶来的兵卒,微微地点了点头,表示满意。
“本将深知,诸位兄弟连日征战,身心皆已疲惫至极。但请相信我,此刻敌军比我们更为劳累!”
苏定方的声音洪亮有力,在安静的校场之中回荡开来,仿佛能穿透每一个人的心灵。
“伱们投身军旅,背井离乡,究竟所为何来?难道不是为了能够建立赫赫战功,光宗耀祖,成就一番功业吗?”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如今摆在我们面前的,正是一个绝佳的机遇!薛延陀已然溃败逃窜,这累累功勋就如同散落在地上的财宝,只等我们去拾取!”
说到此处,苏定方的情绪越发激昂,声音也一浪高过一浪。
“本将在此问你们一句,想不想获取这份功勋,从此加官进爵,封妻荫子?”
话音刚落,下一秒钟,校场上便回响起了将士们震耳欲聋的呐喊声:
“想!想!想!”
这一声声怒吼,汇聚成一股强大的洪流,似乎要冲破云霄。
在这一刻,之前所有的疲惫都被抛诸脑后,取而代之的是满腔的热血与豪情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