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莫斯科陷落(八) (第1/2页)
办公室内有些安静,马林科夫此刻已经无法完全镇定下去了。
莫洛托夫、克鲁格洛夫、卡冈诺维奇、布尔加宁几个最有影响力的部长,都向他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说明信”。
意思上大同小异,他们各自表示了对赫鲁晓夫专制的担忧,同时夸赞了米高扬同志是真正的爱国者,表示愿意在他和米高扬同志的领导下“采取果断的行动”
这哪是说明信,明明是一封封效忠信,米高扬这个时候拿出来根本就是在像自己示威。
外交、秘密警察、国防军三个部门同时倒向了米高扬,尤其是布尔加宁的国防军,这是在极端情况下能倒置乾坤的力量。
还提什么在他和米高扬的共同领导下,对方哪怕是踢开自己强行发动政变也有很大的机率成功。
马林科夫扫了一眼对面的人,发现除了米高扬以外剩下两个竟然都是配枪进来,其中有一把银白色的左轮异常的耀眼。
“这位同志很眼生,也是内务部的吗?”马林科夫貌似随意的问道。
“内务部我只去过几次,现在跟在米高扬同志身边做些普通的工作。”对方谦逊的退了半步,但是右手离枪只有几寸的距离。
内务部长期在外潜伏的特工么?为了大事特意被调回来的生面孔?
看来米高扬做好了完全的准备,如果自己不同意,怕是这间办公室都要走不出了吧。
马林科夫深吸一口气,伸出了自己的右手“米高扬同志,为了伟大的苏维埃,让我们再一次并肩携手。”
米高扬也把手伸了过去,两个人紧紧的握在了一起。
——
1953年7月底,莫斯科局势风云突变,赫鲁晓夫作为曾经最有希望的成为第一书记的人,在一次中央主席团例行会议上被突然发难。
由莫洛托夫发起了对他的指责,声称其独裁统治正在把整个苏维埃带入危险的境地。
随后其他重要人物也纷纷加入其中。
整个高层只有两种态度——要么附和,要么保持缄默,一个月前还被高高捧起,作为斯大林接班人宣传的赫鲁晓夫,突然就面临了四面楚歌的境地。
本来主席团已经发起表决,要彻底罢免赫鲁晓夫的全部职务,但是最近在各个领域表现极为出色的米高扬同志站了出来。
“赫鲁晓夫同志只是犯下了错误,如果他能够认识到这些错误,并尽快改正那么他还是可以挽救的。”(历史上这句话是米高扬送给贝利亚的)
最终赫鲁晓夫被降为冶金部副部长,灰溜溜的离开了中央主席团。
他的政治舞台已经谢幕了,人生舞台还有多久那要看上面几个家伙的心情。
说起来历史上马林科夫一行人在斗争失败后至少都保住了性命,有点交情的人晚年还能打打桥牌,不知道位置颠倒后赫鲁晓夫能不能得到一个稍稍体面的退场。
红场上,米高扬个人的照片高高的升了起来,虽然还有流程没有走完,但是这位苏联三朝元老已经开始实际主持工作了。
克里姆林,米高扬的办公室内,有敲门声响起。
“第一书记同志,我进来了。”重新穿上少将军装的尤利娅只身走进办公室。
“请坐,尤利娅同志。”已经实际上坐稳一号米高扬并没有端起架子而是十分温和的同这位年轻的女少将打着招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