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文官的基本盘 (第2/2页)
对于杨宪来说,他也是敬着马寻的身份,他这样跟着朱元璋从乱世杀出来的,自然心里会有足够多的自信,甚至是自傲。
杨宪看着马寻,笑着问道,“国舅爷,您可知道现如今中书省是什么模样?”
“不知道,我又不在中书省任职。”马寻直接回答,他是真的不想多和杨宪往来,尤其是涉及到政事,“我就是一闲散外戚,哪能知道那些。”
杨宪耐心说道,“国舅爷可能有所不知,陛下起兵之时并无文官相随,直至南略定远之时李相来投。”
看到马寻不说话,杨宪继续说道,“陛下过江取当涂,陶安率父老奉迎。也是在那时,汪右丞客居采石,因此随陛下建功。”
这个陶安也是老朱早期谋臣之一,官至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不过洪武元年就死于任上。汪广洋就不用说了,现在是右丞相,是李善长告老之后中书省名义上官职最高的。
“邓将军举荐朱升,其首陈‘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三策。”。杨宪耐心说道,“其后越国公能折节下士,荐刘兄、宋濂、叶琛、章溢等人为陛下效力。”
马寻还是安静听着,他也知道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文官相对不足,就算是建立了大明,文官集团、天下士子未必和朱元璋一条心。
原因也非常简单,那就是朱元璋这个皇帝让这些文官集团的人利益受损,这些世家大族等感觉蒙古人对他们更好。
蒙古人可是直接包税,这些读书人自然就从中受益。而朱元璋建立大明,这些地方大族就很难在地方包税、作威作福了。
马寻的耐心让杨宪受用,他可是皇帝亲信,就该为国舅释疑解惑,大家就应该一条心来解决问题。
杨宪继续说道,“左副将军镇守浙江之时一度被读书人蒙蔽,不过也在下官建言下举荐叶兑。”
马寻忍不住微微皱眉,这个杨宪如今意气风发,这没什么问题,因为大权在握,可是不该得意忘形啊。
如今的中书省情形很特殊,徐达、常遇春、梅思祖等武将虽然在中书省挂职,但是基本上不管事。
文官这边的汪广洋官职最高,可是权力受限。杨宪是正二品的中书左丞,反倒是中书省的实际负责人。
而胡惟庸是从二品的中书省参知政事,但他是李善长推出来的接班人,基本盘比较厉害。
话说回来,这个叶兑是厉害人物,献《武事一纲三目策》给朱元璋。
建议北绝李察罕之招降,南并张士诚之僭据,东督方国珍之归顺,以建康为都,拓江广以自资,进则越两淮,规中原而取天下,退则保全方面而自守。
他的一些建言献策现在全都一一应验了,不过这人当年也拒绝了朱元璋的招揽,现在在老家浙江逍遥度日。
马寻还是在耐心听着,他很想知道这个杨宪葫芦里到底是卖的什么药。
他相信无事不登三宝殿,因为他和杨宪基本上是没有什么来往,大家也是井水不犯河水的关系。
可是现在再看看,杨宪似乎不是这么认为,他是极想拉拢马寻这个国舅,想要合力在中书省做些事情。
现在的中书省斗的厉害,拉拢一些有用的助力,这对杨宪来说非常重要。
他本来就和李善长、胡惟庸不对付,和汪广洋等人也关系不融洽,浙东的也就是刘伯温看似和他关系还说的过去。
在四处树敌的情况下,哪怕是作为皇帝亲信也不够,得继续努努力、壮大自身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