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长河锁浪 > 第十九章 继承遗志

第十九章 继承遗志

第十九章 继承遗志 (第2/2页)

两人在戈壁滩上艰难地跋涉,寻找合适的监测点。狂风时不时呼啸而过,卷起漫天黄沙,打得他们睁不开眼。每一次风沙袭来,他们都只能本能地用手护住仪器,身体蜷缩成一团,任由风沙在身上肆虐。等风沙稍歇,他们又继续前行,与这恶劣的自然环境进行着一场永无休止的战斗。
  
  “大刘,这风啥时候是个头啊。”大刘吐了口嘴里的沙子,闷声说道:“别废话,赶紧找地方安置蒸发皿,这数据比啥都重要。”
  
  终于,他们在一处相对平坦的地方停下。老王从包里拿出蒸发皿,小心翼翼地安置好。小张则在一旁帮忙固定,他的手被粗糙的沙砾划破,鲜血渗了出来,滴落在沙子上,瞬间被干燥的沙子吸干。
  
  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太阳越升越高,地面温度急剧上升,仪器上的刻度在高温下似乎都有些模糊不清。
  
  “这温度太离谱了,仪器都快受不了。”小张擦了擦额头的汗,无奈地说。
  
  大刘抹了把脸上的沙子,看着远方说:“坚持住,咱们再测一组数据就回营地。”
  
  小张看了眼时间,现在是中午一点半,日蒸发量需要测量24小时,在这期间,两人必须得轮班盯着,不能让任何外因影响。
  
  一夜胆战心惊,好不容易熬过了白天的日头和晚上的风沙,小张觉得自己整个人都木了!从包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测量记录表格,“大刘,按这上面说的,咱们得先记录下蒸发皿里初始的水量。”一边说着,一边用手遮挡着阳光,试图看清蒸发皿上那细小的刻度。
  
  大刘弯下腰,凑近蒸发皿,眼睛瞪得老大,额头上的汗珠滚落,险些滴进皿中。“这刻度也太不明显了,这鬼太阳,晃得我眼都花了。”大刘嘟囔着,用手背擦了擦汗。
  
  小张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手指颤抖着拿起一支铅笔,准备记录数据。“大刘,你稳住蒸发皿,我来读数。”他的声音带着一丝紧张,毕竟这是他们第一次独立进行这样的测量,心里实在没底。
  
  大刘双手稳稳地扶住蒸发皿,身子微微前倾,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行,你读吧,我扶好了。”
  
  小张眯着眼,费了好大劲才看清刻度,犹豫了一下说道:“大概是……17毫升?也不知道准不准。”
  
  “记上吧,赶紧的,这天热,一会儿要是时间耽误过去,水蒸发得更快,张工说了必须是卡准24小时,超过时间就不算数了!”大刘催促道。
  
  两人就这么在烈日下,一个专注读数,一个小心固定蒸发皿,每记录一个数据,都要反复核对好几遍。可他们毕竟只是突击学习的,很多专业知识都一知半解,尤其是备注一栏,不知道怎写。
  
  小张又从贴身的口袋中掏出一个小本子,上面一条一条都是张志成手写的测量规范和注意事项。“大刘,你看张工给的要求上说,要考虑周围环境对蒸发的影响,咱们这周围除了沙子就是石头,怎么算啊?”小李指着手册上的一行字,满脸愁容。
  
  大刘凑过去瞧了瞧,无奈地说:“咱也没学过这些,就把看到的记下来吧,好歹是个记录。”
  
  于是,小李在表格的备注栏里写下:“周围和营地周围差不多,都是一大片一大片看不到头的戈壁滩,戈壁滩上全部都是沙石,没有什么东西挡着。”
  
  写完,小张看着自己歪歪扭扭的字,很是不好意思。收起笔,说道:“大刘,你说咱们真能把这数据测准吗?”大刘没有立刻回答,他紧紧盯着蒸发皿,过了一会儿才说:“不知道,尽力吧。反正张工说这数据重要,那咱们就拼命测。”
  
  营地里,张志成正在工作棚里焦急地等着。看到小张和大刘回来,他立刻迎了上去。
  
  “数据拿到了吗?”张志成急切地问。
  
  小张把表格递给张志成,有些忐忑地说:“张工,应该是测完了,不过我们也不确定准不准,好多地方都挺难测的。”
  
  张志成接过表格,仔细地看着上面的数据和备注。这些数据虽然粗糙,但却是他们目前最宝贵的东西。
  
  辛苦了,你们先去休息吧。我来看看这些数据。”张志成说道。
  
  小张和大刘走后,张志成坐在桌前,对着那堆数据发起呆来。这些数据只是整个水利工程中的一小部分,但却至关重要。没有准确的数据,后续的工程设计和建设都将无从谈起。
  
  王力这时也走了进来,看到张志成愁眉不展的样子,问道:“怎么了,张工?数据有问题吗?”
  
  张志成抬起头,看着王力说:“数据有点麻烦,测量条件太恶劣了,很多数据可能不准确。但没办法,这已经是我们能拿到的最好的数据了。而且就是这么粗糙的测量……蒸发量都大的吓人!”
  
  初夏时期的蒸发量应该占全年的20%左右,按照现有的数据,日蒸发量17毫米,一个月按31天计算,再结合天气状况逐月递增,那塔里木盆地年蒸发量高达2000-3400毫米!
  
  “这是多少?”王力脑子转不过来,但千这个单位不论放在哪,都是个很大的数字!
  
  “你多高?”张志成问道。“啊?你说我身高嘛?”王力回答道。
  
  “对,你身高多少,肯定测过的吧?”张志成继续说道。
  
  “好像是178!”王力想了想回答道。
  
  “嗯,你一米七八,但这边的蒸发量,一年最低就是两米,也就是说比你还高22厘米!要是按照最高的三米多算,那比你又高出去了一个小张来!”张志成说道。
  
  王力瞪大了眼睛,满脸的难以置信,他的嘴唇微微颤抖,似乎想要说些什么,却又被这惊人的数字堵住了喉咙。帐篷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这么大的蒸发量,咱们的水利工程难度可就更大了。”张志成打破了沉默,声音里带着几分沉重与忧虑。他的手指无意识地在那些数据上划过。
  
  那……那咱们该咋办?”王力问道。干活儿的话,他有的是力气,技术上的事却一窍不通。但眼下看来,张志成也没想出什么好的办法。
  
  “减少蒸发量无非就两种办法,就想茶杯都有盖子一样,要么在渠道表面覆盖一些材料,减少水分直接暴露在空气中的面积。要么就事合理规划水利设施的布局,尽量缩短水流在地表的停留时间,让水尽快到达需要灌溉的地方。”张志成说道。
  
  “那肯定事第二个方便!”这是王力凭借直觉的选择。
  
  一条依托于塔里木河这条中国最长的内陆河所修建的总干渠,距离绝对不会短。想要在整个渠面都覆盖上防蒸发的材料,那比给一万万个茶杯扣上盖子还难!何况这种材料不知道有没有,即便有,肯定也很贵,以现在国内的条件肯定生产不出,那还得进口。哪怕是老大哥有,也是别人的东西。人家的东西,拿来用,多少都得有代价!但第二个就不同了,让布局更加合理,这是他们目前不依托外力条件就能做到的,无非就是多花些心血,多费些力气。
  
  张志成点了点头,对于王力的判断表示认可。“你说得对,从现实角度来看,合理规划水利设施布局确实是当下更可行的办法。但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我们对整个工程区域进行更细致的勘测和分析。”
  
  王力皱着眉头,陷入了沉思。他虽然不懂技术,但这些年在工程队里摸爬滚打,也明白其中的复杂性。“张工,你说咋办,兄弟们肯定都听你的,我也会尽全力配合。”
  
  “首先,我们得对地形、地貌进行更精确的测量,找出水流最顺畅、距离最短的路线。这不仅能减少水流在地表的停留时间,还能降低工程成本。”
  
  王力认真地听着,不时点头表示理解。“行,我这就去安排人手,明天就出发勘测。”
  
  “先别急。”张志成拦住了王力,“我们得做好充分准备。我先把技术骨干们召集起来,研究一下具体的方案,争取做到万无一失。你也去通知一下队员们,让大家提前做好准备。”
  
  王力转身离开,去传达张志成的安排。张志成则坐在桌前,开始整理手头的资料,为即将到来的勘测方案研讨会做准备。
  
  晚饭前,技术骨干们齐聚在工作棚里。“大家也都看到了,今天大刘和小张带回来的数据,这边蒸发量可以说巨大!所以,咱们必须把路线方案做到最优,做得滴水不漏!”张志成说道。
  
  众人的目光纷纷聚焦在桌上摊开的图纸上,那弯弯曲曲的线条,已经成了决定这场水利战役胜负的关键密码。
  
  “张工,我觉得咱们可以参考以前其他地区的水利工程案例,看看人家在地形复杂的情况下是怎么规划线路的。”
  
  张志成微微颔首,目光鼓励他继续说下去:“想法不错,不过南疆这地方特殊,气候、地形都和别处不一样,借鉴归借鉴,还得结合咱们这儿的实际情况来调整。”
  
  “张工,我在想,咱们能不能利用一些自然的地势,比如低洼地或者山谷,来引导水流?这样既能减少工程量,说不定还能让水流更顺畅。”
  
  “好主意!”张志成眼睛一亮,“这就需要咱们在勘测的时候更加细致,把每一处地形的特点都摸清楚。尤其是去往村子里的路线,更得好好琢磨。其中有一个野湖,咱们得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利用起来!”
  
  不知不觉,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戈壁滩的夜晚格外寒冷,与白天的酷热形成鲜明对比。王力生起了炉子,炉火时不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为这紧张的讨论增添了几分温暖的气息。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烈讨论,又结合前期工作的成果,一个初步的水流路线方案渐渐成型。这个方案综合了大家的意见,详细规划了重点区域、人员分工以及行为规范。虽然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但已经勾勒出了清晰的轮廓。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将方案从嘴里、纸面,落到这片戈壁滩上。张志成决定带着仪器,亲自走一遍这条以后可能会是水流的路,沿途对此进行详细的记录,尽最大努力确保万无一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